千里研学路,拳拳赤子情——“行走的思政课”镌刻永恒瞬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0:35:00    

7月29日至8月8日,固原巷社区组织19名青少年开展了为期10天的北京研学活动。图为孩子们在长城上的合影。 (固原巷社区提供)

新疆网讯(记者王丽娜 实习生刘忻瑶)巍巍长城,见证着千年沧桑;天安门前,升腾着赤子深情。一群来自天山脚下的孩子,跨越千里山河,将足迹印刻在祖国的心脏,也在心田播下了信念的种子。

“站在长城之巅,那一刻,我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脉络,也感受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8月13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街道固原巷社区的北京研学成果分享座谈会上,11岁的穆和斯娜·吾布力哈斯木翻开研学日记,清澈的童音将大家带回了那个难忘的夏天。

7月29日至8月8日,由19名各族青少年组成的研学团,从乌鲁木齐奔赴北京,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血脉、文化根魂与现代活力的沉浸式学习之旅。

这是继2024年后,固原巷社区第二次组织青少年“用脚步丈量思政课堂”,在“行走”中厚植家国情怀。穆和斯娜·吾布力哈斯木的日记,揭开了这场心灵洗礼的序幕,同行的每个少年心中,都铭刻下属于自己的“北京印记”。

瞬间一 断壁残垣铭国耻,奋发图强砺初心

新学期将升入九年级的祖里开迪热·阿不都沙拉木是班级历史课代表,当得知此次研学要前往圆明园遗址公园时,她想起了曾经学习过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还记得学习课文时,看着文中的那张插图,有种很揪心的感觉,这次研学中,当我站在遗址跟前时,很心痛,很愤怒,也很感慨。”祖里开迪热·阿不都沙拉木说。

呈现在祖里开迪热·阿不都沙拉木眼前的圆明园,尽管历经沧桑,劫后余生的它仍倔强地展露着昔日“万园之园”的辉煌。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祖里开迪热·阿不都沙拉木一边参观遗址、遗迹,一边仔细听讲解。

“我在展厅里看到了圆明园的原景重现景致,与眼前的断壁残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感,提醒着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祖里开迪热·阿不都沙拉木说。

研学团还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体验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孩子们通过互动,感受和平时代的安宁与荣耀,伊尔凡·孜热甫感叹道:“这些英雄故事让我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更明白了‘精忠报国’的意义。”

瞬间二 长城之巅展自信,民族交融绽华彩

“有外国友人羡慕我是中国人,我太开心了。”讲起一段发生在八达岭长城之巅的故事,穆和斯娜·吾布力哈斯木无比兴奋,眼里闪烁着炽热的光。

在长城上,老师讲述了“长城内外是故乡”的民族交融史诗,让雄伟关隘化作民族团结的精神图腾。

身临其境中,身着鲜艳艾德莱斯绸裙的孩子们现场吟诵了《论语》《诗经》等,还展示了新疆歌舞《我把新疆唱给你听》。

“当时我们身边有十几位外国友人,他们会说简单的汉语,还知道我们是来自新疆的孩子,就和我们一起拍照片、拍视频。”穆和斯娜·吾布力哈斯木回忆道:“交流中我听到了一句我最喜欢的话,他们说你的祖国太好了,我要是中国人的话也会感到非常自豪。”

穆和斯娜·吾布力哈斯木说:“当时感觉到一股力量在身体里涌动,我非常开心,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瞬间三 书院浸润传薪火,文脉悠悠润心田

“阿姨,你还没有采访我呢!”8岁的穆尼赛·阿布都热合曼走到记者身边,迫不及待地分享着她的“北京记忆”。

孩子们在抵达北京后,便入住古韵盎然的四海孔子书院,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共学共居共乐。在这里,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中华文脉,逐字逐句学习“学而时习之”等经典,吟诵《诗经》,传统服饰设计课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汉服太漂亮,我很喜欢,我还设计了自己喜欢的汉服。”穆尼赛·阿布都热合曼说,一回到家,就把这件事分享给了爸爸妈妈,他们还鼓励我要把研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12岁的阿依夏·吐尔逊从4岁起就在固原巷“小小少年宫”国学班学习古诗、文言文等中华传统文化。此次前往四海孔子书院,她结识了来自天津的好朋友张嘉恩,在共居共学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涵义,我们建立了共同爱好,分别时,依依不舍。”阿依夏·吐尔逊说,她还向好朋友发出邀请,欢迎她来美丽的乌鲁木齐,游玩大美新疆。

在故宫博物院的红墙金瓦间穿梭,在首都博物馆探秘,色菲娅·艾沙尔被历史的厚重深深吸引。她仔细聆听着讲解员讲述的故事,在精美的文物前驻足欣赏。

“每一座宫殿、每一件文物都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有多么的了不起,处处充满智慧,处处都能感受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色菲娅·艾沙尔说。

瞬间四 风雨无阻赤子心,国旗永在心中扬

古丽扎尔·艾尼瓦尔是固原巷社区干部,此次作为带队老师,负责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研学途中的一幕,令她为之动容。

前往北京,孩子们最大的心愿是前往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7月31日凌晨3点半,当孩子们一行前往天安门广场时,下起了雨。古丽扎尔·艾尼瓦尔还是担心孩子着凉,遂与孩子们商量,先回去休息。

“当时孩子们都不愿意回,他们说,哪都可以不去,天安门升国旗一定要看。”说到这里,古丽扎尔·艾尼瓦尔哽咽了,她说,这就是孩子们对祖国的爱。

新疆昆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固原巷社区国学班教师谢平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一次的研学,都点燃了孩子们的梦想,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根。”

固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介绍,去年首次北京研学的成功,在社区孩子心中播下了向往的种子;今年,这份期盼在各方的支持下得以延续。

今年,社区不仅带着本社区的12名孩子,还带了其他社区的7名孩子同行。

张耀文说,社区将把这份“行走的思政课”持续深耕、不断拓展,未来计划组织更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踏上这条连接新疆与首都的研学之路,让爱国的种子在祖国壮丽山河的怀抱里,在心田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千里研学路,拳拳赤子情——“行走的思政课”镌刻永恒瞬间08-14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08-11

对话刘慈欣:科幻照进航天 一场跨越想象与现实的启蒙08-10

民乐县文昌社区职工子女托管班:解家长之忧 筑成长之巢07-28

前央视主持人杨茗茗自称后悔离职,辟谣因“睡懒觉”被开除;离职后开启直播带货07-28

怀柔区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07-26

北京 南京 成都三城联动 爱立信助老推动AI平权打破数字代际墙07-25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届“医二代”夏令营欢乐开营~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