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天山脚下:一座城的共同体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1:15:00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位于天山区明德路的浮雕墙上,镌刻着一段各族群众募捐支援抗战飞机的历史故事,无声诉说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光荣传统。

走在乌鲁木齐街头,你或许会被大巴扎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为天山脚下的自然风光赞叹。但许多人感慨道:“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是各族群众之间那份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

社区是社会的微细胞,也是民族团结实践的最前沿。在乌鲁木齐,各个社区正积极探索民族团结的新路径。

8月21日,天山区新华南路街道团结西路社区二楼活动室里欢声不断,一场“童心绘脸谱国粹映团结”暑期实践活动正在火热开展。绘脸谱环节中,孩子们互相帮助调色、分享绘画技巧,共同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活动不仅注重文化传承,更希望孩子们在共同学习、共同游戏中增进情感交融。”团结西路社区党委书记玛依拉·吐尔逊说。

在乌鲁木齐,民族团结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实践。

今年5月,乌鲁木齐市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会,明确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会议吹响了全市全民共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号角。

会议规划出清晰的创建路径:从建好“三类基地”、实施文化润疆,到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从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到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一系列举措为乌鲁木齐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绘制出详尽的“路线图”,彰显了市委、市政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决心。

前不久,乌鲁木齐市公示了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包括8个集体和17名个人。这些模范中有长期服务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有敬业奉献的企业员工,也有促进文化交融的文化工作者。他们是乌鲁木齐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缩影,让民族团结可知可感、可触可及。

新疆农业大学获评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模范单位”,该校凝练形成“爱·助·融·和·亲”民族团结教育“五五工程”工作机制,构建出各族师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这一模式与乌鲁木齐“全面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一脉相承,展现出基层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创新活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在乌鲁木齐,文化交融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桥梁。去年以来,依托丰富文旅资源,乌鲁木齐精心打造多项特色活动:从“打起手鼓舞起龙”社火展演,到“洛宾艺术季”系列高雅艺术;从汉唐风情“天山明月城”,到现代气息街头音乐会。特别是草莓音乐节,打破了创办15年来单日观演人次纪录。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让我们舞起来”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广泛参与。人们不仅享受音乐,还深入体验本地文化和美食,增进了对乌鲁木齐的了解和喜爱。

这种文化层面的交流与认同,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也与乌鲁木齐“深入实施文化润疆”的理念不谋而合。

乌鲁木齐的民族团结实践,注重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这一点在社区治理和创新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年初开展的春季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民族团结创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将民族团结与城市治理相结合,让团结落到实处,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点滴。

走在今天的乌鲁木齐,你会看到社区里各族老人相约下棋,校园里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游戏,企业中各族员工共同奋斗。这些日常图景,比任何口号都更具说服力。

民族团结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为了一个微笑、一杯清茶、一次伸手相助的温度。它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也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力量。

正如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会所强调:“要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王丽娜 刘忻瑶)

相关文章: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天山脚下:一座城的共同体实践08-22

东皋沂评 | 了不起的中国创造——临沂的创新实践与时代答卷08-20

山西省剧协等8个文艺家协会完成换届08-16

虹桥社区安全服务“零距离” 为特殊群体织密平安网08-12

香港故宫启动第四届"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08-10

何以中国 | 人民网评:奏响津门文化新乐章08-08

民乐县文昌社区职工子女托管班:解家长之忧 筑成长之巢07-28

探寻酒店里的城市记忆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