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二日,游客在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参观。
纺织品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纺织业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一五”计划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末,咸阳市共建成棉纺织、毛纺织以及与纺织相关配套企业、单位34家,是名副其实的“纺织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作为咸阳市纺织历史文化新的传承载体和传播阵地,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2024年底开始筹建,由创建于1951年的西北国棉一厂的办公用房、车间库房等8栋老建筑修缮改造而成,内部包括序厅、3个主展厅和1个文创厅,系统展现咸阳纺织工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艰苦创业到技术革新的发展历程,并于今年5月1日开馆。
这里不仅保存着陕西纺织工业的物质遗产,还织就了一座城市与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印证着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
5月2日上午,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内熙熙攘攘。游客穿梭在各个展厅,或驻足凝视展墙,或轻声交流探讨,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好奇。展厅内多架纺织机械沉默如雕塑,又似乎随时会“苏醒”过来,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刚经过序厅“经纬西北·丝路织梦”的西安游客刘薇感叹:“设计太有创意了,脚踩篆体‘人民路’,头顶织女星星空顶,一下子就把纺织和城市的脉络勾连起来了。”说话间,刘薇还考了考孩子刚学的古诗。小朋友流利地诵出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诗句。
1号展厅“织源”生动再现了新中国第一家国营棉纺织厂的诞生历史。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2515名建设者用扁担竹筐、夯土桩等简陋工具,在短短8个月里筑起了65163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
2号展厅“织梦”带人们回到过去的生产场景。展厅运用动态微缩模型技术,全景式呈现了棉纺织八大车间的主要工艺流程。从清梳到整理,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
“细纱车间执行成纱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牵伸加捻纺成一定粗细的棉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手一定要快,否则细纱断头会影响产量。”曾是纺织工人的李景花告诉记者。
在咸阳纺织工业蓬勃发展的历程中,先后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劳动模范是人们熟悉的党的好女儿——赵梦桃。赵梦桃以精湛的技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她所在的“赵梦桃小组”历经岁月变迁,始终传承和弘扬着“梦桃精神”,不断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我的母亲曾和赵梦桃在一个细纱车间工作。赵梦桃和厂里的姐妹们以心交心,主动传授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不让一个姐妹掉队’。”李景花说,母亲年轻时就常给她讲述这些,后来她也走进细纱车间,成为该车间的一名工人。今天,再次回到这里,看到墙上的生产日志、黑板报、操作台上的工具等实物,特别是工作时用到的自动络筒机,她感慨万千。
“开馆两天,我们迎来了不少市民游客,很多是过去厂子里的纺织工人,他们提出了很多建议。”讲解员刘雨向记者分享了昨天公益讲解环节遇到的一件事。当天,博物馆接待了一位1953年入厂的老人。老人参观后感触很深,给博物馆送上了几幅手绘花鸟图,展示她作为成品车间工人的手艺。
据了解,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是西北一棉工业遗址文化中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以打造“原创华服聚集地,丝路国潮新地标”为目标,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一环两场七街区”布局,通过文化产业创新、多元业态融合,形成工业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预计2026年5月建成试运营。(记者 孙亚婷文/图)
来源:陕西日报
相关文章:
【文化中国行·魅力三秦 畅游陕西】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织就城市记忆05-03
U15国少选拔队赴英开展足球训练05-02
四川内蒙古两队取得首胜 ——全国十五运女足资格赛西安赛区开哨05-02
2024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宣传展示活动初评结果揭晓05-01
2025年呼伦贝尔市赏花季 | 扎兰屯4条精品线路全攻略04-26
【中国故事共创会】哥伦比亚友人高飞“穿越时空”:在北京旧货市场与历史亲密对话04-24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