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行走在崆峒区,从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到智能升级的产业车间,从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园区到焕然一新的和美乡村,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今年以来,崆峒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对标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发展布局和全市“三区一城市”发展目标,全区上下保持满弓奋进之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稳 发展动能在积聚
“今年以来,我们实施杜沟村安置楼等重点项目18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亿元……完成宝中二线及机场高速土地房屋征收等工作,推进2631户群众清洁取暖改造项目。深化十里铺村‘村居融合’改革试点工作,措办住房、道路等8件群众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柳湖镇党委书记卢泽潮告诉记者。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产业升级……
7月13日至15日,42个重点项目现场展开了一场高质量发展的集中检阅。42个观摩点如颗颗明珠,串起崆峒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轨迹。
自动化生产有条不紊。在融硕建材年产5万吨钙基粉体材料生产线项目现场,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
民生温度可感可触。在绿地广场幼儿园建设工地,主体结构已拔地而起。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周边幼儿入园压力,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基础更加厚实。平凉红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白云岩(镁矿)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崆峒山居·文旅康养产业园进展顺利。
发展支撑不断强化。麻武水库、后峡水库、机场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稳步建设,为长远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新增市场主体2736户,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上半年,崆峒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6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64.67亿元……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特色强 链条强壮筑体系
走进南山片区,雨水调蓄及资源化利用项目让人眼前一亮:曾经普通的城市公园,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了雨水收集、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完美融合。
该项目不仅极大改善了公园基础设施,更提升了城市绿化品质与韧性,让生态效益与城市功能同步升级。
这仅仅是崆峒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与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侧影。
眼下,城市功能和品质得到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今年以来,该区新建改造泾河大道等12条主要道路,建成泰康公园等4个公园游园,推动世纪花园D5区等5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完成南台等6个片区36条背街小巷改造。

崆峒区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同时,该区依托资源优势,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高效发展。1-6月水泥等产品产量丰硕,产业链总产值达9.8亿元;11项重点产业链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签约引进项目4项,到位资金6350万元。新增1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14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为2户和4户,推动全区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获评平凉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助力全市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跻身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我们将聚焦城市更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构建新发展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强化民生保障、聚焦宜居韧性提升城市品质活力,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崆峒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曹龙君说。
“我们将锚定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目标,在项目建设上再加劲、链条延伸上再发力、产能释放上再提效,全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力争全年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5亿元。”崆峒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天骄表示。

陇东活畜交易市场。
据了解,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崆峒区正聚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高地,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锻造“平凉红牛”核心产地。加快建设平凉红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屠宰精深加工生产线等关键项目,目标年内全区肉牛饲养量达28万头以上。

平凉红牛。
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先行基地。高标准建设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培育区域特色公用品牌,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确保年内蔬菜种植面积达11.93万亩(设施蔬菜2.2万亩),产量24.35万吨。

平凉市盛立智慧农业串接番茄。 徐振华摄
打造全国镁基新材料创新基地。依托西北地区最大的白云岩矿资源优势,深化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推进千吨级冶镁新技术中试平台落地,加快白云岩矿(镁矿)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项目前期,着力打造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镁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构筑省级绿色建材集聚地。依托千万吨级石灰石生产基地,推动建材产业向高附加值、高纯度氧化钙、氢氧化钙等方向转型,带动绿色建材产业园由单一材料生产向研发、智能制造、新兴能源等多元化发展。

崆峒镇西沟村农家乐。
擦亮西部文旅康养福地名片。深度挖掘道源、武术、康养资源,加快建设崆峒山居·文旅康养产业园、天下崆峒文旅综合体,精心筹办崆峒武术大会等品牌活动,启动《道极崆峒》文化纪录片拍摄,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从泾河川畔的智慧农业大棚,到塔吊林立的安置楼工地;从机器轰鸣的工业车间,到书香氤氲的读者小站……崆峒区以“满弓奋进”的姿态,在陇东大地奋力描绘着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补短板 冲刺争先促跃升
小巷更美了,产业更强了,道路更畅了。崆峒区中街街道南山根小巷改造现场,工人师傅们的道路硬化作业引来了居民的啧啧称赞。
近年来,崆峒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批批惠民生、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正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
“南台这个路没修之前坑坑洼洼,出行非常不便。现在政府给我们修的又光又宽又好。”中街街道南山根居民马哈目感慨道。
肯定成绩与发展挑战并存:产业发展韧性有待增强,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小,民营经济活力有待激发……这些问题成为下半年聚力攻坚的重点。
面对第三季度项目建设黄金期,崆峒区锚定“争一保二不落三”目标,部署七项重点任务:
项目攻坚提质增效。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机遇,精准谋划储备项目。落实重大项目调度和“五张清单”运行机制,力促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

融硕建材年产5万吨钙基材料生产线。
产业培育延链强群。围绕五大产业高地目标,专班推进冶镁中试基地、绿色建材转型等重点项目,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招商引资精准突破。聚焦“三类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依托优势资源禀赋,主动“走出去”推介,真诚“请进来”考察。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全力推动惠企政策“一企一案”直达快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白名单”“六必访”制度,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城乡融合协同推进。配合推进平凉机场、机场高速、平庆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统筹文明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提升行动,全面完成12个省、市级和美乡村和10个省级重点支持乡村建设村创建任务。
底线任务牢牢守住。纵深推进主动创安创稳,常态化扫黑除恶,深化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抓实防汛抗旱、食品安全监管,办好省市区列民生实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整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作风效能持续强化。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行“周上街”制度,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强化“拼抢”意识,事不避难担当作为,紧抓快办奋勇争先。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崆峒区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崆峒新篇章。(联合采访组)
相关文章:
强信心 看发展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崆峒区:项目加速奔跑 发展动能澎湃07-26
甘肃: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2% 位居全国第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