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遵义︱桥说遵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7:47:00    

湘江河遵义老城段(张倪虹 摄)

南方多雨水,汇聚成溪,积少成多为江河。遵义城中也有一条母亲河,宛若一条玉带环绕在城中,穿城而过分开了老城和新城,是为湘江河。

走在湘江河边即便是炎夏也会感到有几分清凉舒适的河风在轻抚。凤凰路上种植的梧桐在微风中摇摆,阳光就像顽皮的孩子一般扑通扑通地跳进清凉的河水里嬉戏。站在湘江河的桥上,看见一只白鹭在河面上起舞,雪白的翅膀将河水划出了波纹,少女的绿纱裙因白鹭的几分淘气起了褶皱,倒显出几分灵动来。

凤凰南路梧桐树(张倪虹 摄)

在湘江河的桥上,总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若随着那白鹭溯洄而上,便能触摸到最古老的记忆。看见流动的白玉珠滚落在青石盘中,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儿童们会拿着风车从桥上跑过,口中还唱着歌谣“水弥弥,石齿齿,白飞霞”。他们唱的便是湘江河上最古老的桥“高桥”。很多当地人皆知高桥,却不知高桥得名。它原本叫做普济桥,因近普济寺,得寺而名,建成之时却比附近所有的桥都高,所以人们都称之为“高桥”。而高桥不仅“高”更是历史悠久,据《贵州桥梁志》“贵州现存桥梁始于普济桥”它建于南宋,为川黔古驿道桥梁,明嘉靖毁于洪水,又在崇祯年间复建。千百年来,车水马龙往来不绝,它既是古代黔北地区对外沟通的出口也是兼容并包的入口。直至今天,高桥依旧稳固地拱立在湘江河上,桥上的青石几经风霜,凹凸不平的纹路写满了岁月流转,斑驳却温润。

遵义狮子桥

待那河底龙王悠悠转醒,兴风作浪,却到了那“狮子桥”下大败而归。“狮子桥下斩龙剑,定河护桥守安宁。”狮子桥无论什么年代看来都是一座精致大气的石桥,桥身造型别致,桥上更是对称雕刻着三十对不同的石刻,彰显了遵义老手艺人的匠心与才华。但此桥曾两次毁于洪水,所以便留下了龙王作怪一说。虽是传说,但重建后有了宝剑护身的狮子桥十分坚固,上百年来风吹日晒,近现代更是超负荷承载,但至今桥身竟无一点毁损。如今桥上的石刻已经被打磨出玉色,护栏上趴着的动物们白日里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人,不知道是否在夜深人静之后他们还会谈论当年铩羽而归的老龙王。

丰乐桥老照片(迎红街道办事处供图)

后来有一天,湘江河边突然热闹起来,城中居民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到桥头欢迎红军。满天的红色将丰乐桥层层浸染,丰乐桥变成了迎红桥。红色从桥中四散开来,将遵义也染成了鲜艳的红色。此时,有一位身着风衣礼帽,手拿文明棍的老先生从桥上走过。他慈祥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这是他和他的学生们在这昏暗的岁月里看到的曙光。

老先生转身离去,留下了一段佳话,他将浙大的光辉也留在了这座城里,当年他的学生们走在路上看见他也会停下脚步,亲切的叫一声“竺校长好”。如今老先生的铜像边矗立着一座秀丽的长桥,他或许也曾站在桥上看风景,看这秀丽山河。万千学子在他身后高喊着民主与自由,将满腔热情化为理想和信念:“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20世纪60年代新华桥(遵义市档案馆提供)

河水如时光流逝,一去不返,只有河上沉默的桥梁坚守着。他们不知道沧海桑田之后,曾经的孩子也会为人父母,日月轮转。也不知道当年“连峰兮天际,飞鸟不通”的黔道之艰,也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开拓出更为广袤的天地。从长冠束发到旗袍长衫,从拱手行礼到握手鞠躬。从最初的高桥、狮子桥、丰乐桥。到如今石龙桥、可桢桥、添秀桥。湘江河这条玉带上不知不觉镶上了风格各异的宝石。五十多座长桥跨在湘江河面上,桥上熙熙攘攘红尘滚滚,桥下锦鳞飞鸟碧波荡漾。晴空白云下山河妩媚,夕阳映红华。只愿见这长河玉桥间岁月安宁,现世安稳。

来源: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作者:杨煜函

责任编辑:朱懿 李俊 向婧

相关文章:

品味遵义︱桥说遵义05-19

悦·遵义丨“听见遵义 乐动红城”音乐会开唱!遵义人,打卡去~05-12

岂止是火锅,更是体验!“海底捞”亮相遵义吾悦广场05-02

时速230km!男子驾驶小米SU7高速狂飙,还单手拍视频!警方回应04-26

贵州酱酒产业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遵义师范学院举行04-24

ST先河总负债3.3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86%,应收账款达8.16亿元04-23

已确认!遵义民警当场击毙04-20

18年,30万人青春接力!湖南百公里风雨兼程再出征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