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不要低估中国消费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9:00:00    

英国《金融时报》5月25日文章,原题:不要低估中国消费者 十多年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一直警告称,北京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模式在实现持续高速增长方面存在局限,怀疑中国能否实现家庭消费大幅增长。我请分析师们谈谈为什么中国的长期消费支出增长可能会上扬。他们是这么说的。
围绕中国消费的悲观论调低估了中国消费的规模。消费支出约占中国经济的40%。虽然全球平均水平要更高,但从绝对值看,中国消费市场已是世界第二,且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在增长。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在一些可选消费类别中,中国的消费份额远超其在全球GDP中的份额。研究机构TS Lombard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罗里·格林说:“从汽车、智能手机、奢侈品和电影等几乎所有消费品的数量和价值来看,中国都是最大市场。”中国用国内消费取代对美国的出口并不难。凯投宏观的计算显示,中国的零售额是对美出口额的10倍多。
高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育中国国内零售市场——商品和服务相对便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比美国大。这意味着高收入家庭可用较少工资维持体面的生活水平。尽管面临经济压力,中国年轻消费者也没放弃消费。目前就职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全球经济学家金刻羽说:“Z世代和千禧一代仍热衷于旅游、户外体验和游戏。消费信贷的主体是35岁以下人群。”
中国已形成一种成熟的消费文化,为其增长提供了庞大而坚实的基础。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中上阶层人口将超5亿(远高于美国总人口)。这意味着,即使消费只是略有提升,也会显著促进总消费。尽管一些消费者信心仍低于2020年前的水平,预防性储蓄增加,但情况正在好转。新兴市场经济学家亚当·沃尔夫说:“房价趋于稳定,对安全金融资产的需求会有所缓解。”德意志银行第一季度的调查显示,52%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增加可自由支配支出。刺激经济举措起到一些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加大对股市的支持,政府提出专项行动方案,以旧换新计划也在支撑消费者支出。
不过,要长期、持续地增加消费支出,须增强家庭信心并大幅减少储蓄。提高消费的重要性已获得政治推动,这与中国的“双循环”理念不谋而合。美国的全球关税进一步刺激中国,外部需求受阻提高了本土市场的重要性。晨间咨询公司主管杰森·麦克曼说,北京可能看到了机会,在华盛顿继续采取强硬手段之际,通过在贸易问题上保持良好关系提高自己的全球地位。
城市化是另一潜在有利因素。向城市地区的持续和快速迁移将提高收入和服务支出。人口老龄化也会带来长期的消费提升。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退休,储蓄者相对消费者的比例将下降。
继续向高附加值生产转型可支持经济增长,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投资。中国想变为“中等发达国家”,还需释放庞大消费群体的潜力。如今中国决策者更加重视消费,户籍制度、养老金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正逐步进行。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古德曼说:“北京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了出其不意、实现长期目标的能力。”中国还有巨大的消费能力有待释放,而北京掌握着这把钥匙。(作者特吉·帕里克,乔恒译)

相关文章:

魔芋休闲食品加速崛起05-27

记者手记丨非洲大陆最南端的龙舟节05-27

英媒:不要低估中国消费者05-27

消费参考丨始祖鸟或许也要涨价了05-27

周恩来总理堂侄周华瑞逝世,享年92岁05-27

李强会见科威特王储萨巴赫05-26

4家央企7名领导职务调整05-26

比亚迪,降价!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