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太行山旅游季火热来袭。襄垣县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创新的业态融合和贴心的服务保障,各景区景点人气爆棚。全县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4万人次,文旅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呈现出全域联动、全景体验、全链条升级的繁荣景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襄垣县火热的“五一”文旅市场背后,涌动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的鲜活实践,折射出全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三大景区“各显神通” 解锁假日游玩新体验

5月1日,走进仙堂山景区,青山叠翠、群峰峥嵘。游客三五成群,或漫步山间小道登高赏景,或驻足萌宠乐园观看趣味表演,处处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景区倾情打造“仙女画卷”“步步生莲”“凤羽神舟”多个打卡景点,持续焕新景观矩阵,“山水秘境+创意互动”成为最大亮点,吸引超1万余名游客共赴“奇幻之旅”。
依托“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村”金字招牌,下良镇上良村2025年休闲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火热来袭。非遗舞台上,威风锣鼓、襄垣秧歌、襄垣鼓书、千年铁花等传统表演轮番登场;互动体验区内,身着汉服、巡游古村、挽弓搭箭、体验农耕成为热门打卡组合。整个园区将静态景观与动态参与有机融合,让古村成为“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刚体验完军事项目的游客苏恒说:“我是从山东专程来襄垣旅游的。在这里,既能饱览山水美景,又能参与骑马、射箭等户外项目,这种沉浸式体验感让人印象深刻。襄垣确实是值得推荐的宝藏旅游地。”
湖畔闲踱、泛舟清波、文创打卡……夏日的东湖波光潋滟,听喷泉与音乐共鸣,看霓虹与星光交织,游客在“半城湖水半城绿”的画卷中,感受漳河水脉流淌的千年文脉。作为襄垣的“生态名片”,东湖化身“城市会客厅”,以“静”的底色串联起城市的人文记忆,成为游客休闲漫步、感受慢时光的首选地。郑州游客王先生说:“临湖见鹭影,倚栏闻花香。漫步绿道尽情享受襄垣美景。”
全域旅游“串珠成链” 多元活动点燃消费热情

今年以来,襄垣县立足全域旅游发展需求,精心规划休闲观光游、乡村游、古建游、研学游4条特色线路,将仙堂山、上良村、老物件博物馆、文庙、东湖、宝峰湖等文化地标“串珠成链”,全力满足游客“一程多站”的深度体验需求。
此外,为丰富旅游市场、推动文旅融合,襄垣县推出异彩纷呈的“文旅大餐”,全方位展示襄垣独特的自然风光、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襄垣县周末剧场精彩纷呈,千人大合唱响彻东湖湖畔,青年歌手大赛点燃青春激情,非遗鼓书展演、管弦乐音乐会、戏曲票友大赛,“襄黎情”文旅推介、露天电影等主题活动昼夜接力。通过“文旅+”模式,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让游客“白天看风景、晚上品文化”,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除了美景,更有令人垂涎的美食。襄垣拉面、西营官尝、腥汤素饺等特色名吃,让八方游客在品味中感受襄垣烟火,用舌尖记忆别具一格的文旅画卷。
河北游客宋霞大饱口福后感慨道:“从山水美景、非遗传承到吃喝玩乐,襄垣这一趟真是不虚此行!这里山水养眼、文化养心、美食养胃,真正把‘诗和远方’都装进了旅途!”
贴心服务“在线护航” 旅游体验“提质升温”

5月3日,在下良镇上良村,志愿者身穿红马甲穿梭于各服务点。他们热情地为游客们指引方向,耐心解答景点分布、开放时间等问题;细心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帮助维护游览秩序。
“五一”期间,襄垣县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联合文旅、公安、交通、卫健等多个部门,持续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服务品质,积极回应游客诉求,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项项精细的举措,一抹抹“警察蓝”“消防橙”“志愿红”,共同以贴心的服务织就景区服务保障网,让游客玩得更加开心、舒心。
景区周边增设临时停车位,优化交通疏导;重点区域部署应急站点,配备医疗救援力量;300余名志愿者分布景区入口、游客中心等点位,提供路线指引、失物找回、紧急救助等服务,累计帮助游客解决问题200余次,“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游客共识,贴心服务赢得广泛赞誉,进一步擦亮“襄垣文旅”文明底色。
文旅融合,山水“襄”逢。“五一”假期的亮眼数据,不仅是襄垣文旅资源魅力的集中展现,更是全县推动“文旅+”战略的阶段性成果。从传统景区提质升级到新业态创新培育,从单一观光到全域体验,襄垣县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双向赋能路径,着力构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文旅新生态,诚迎八方来客共赴山水之约。
(来源:襄垣融媒)
(责任编辑:张文卫)
相关文章:
新华社经济随笔:以更优服务激活假日经济05-08
襄垣县“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火力全开05-08
人气旺 热力足 消费火——石家庄各县(市、区)假期文旅市场活力绽放05-07
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活力十足05-06
网络平台发布“五一”假期消费报告:福州文旅热度创三年新高05-06
江苏盐城:“五一”文化盛宴 多元体验点亮市民假日时光05-06
文旅创新、暖心服务激发“五一”消费新活力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