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建筑 ③|南京城墙: “名”城墙如何走向“民”城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3 09:30:00    

“正月十六上城头”是南京人心目中 每年春节都会上演的限定节目。这一天,南京市民几乎全家出动,登上城墙“踏太平”“走百病”。这项与南京城墙息息相关的民间习俗,至今仍然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中国修筑城墙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些古城墙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中华文明历代传承的有力见证。现存较完整的中国城墙有北京城墙、西安城墙、 南京城墙、荆州城墙、襄阳城墙等,它们都见证着一段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其中,南京城墙自春秋战国时起,历经历代都城扩建和发展,不断修缮使用,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1366 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前, 亲自设计监工城墙, 建造工程前后历时 28 年,使用约 3.5 亿块城砖, 动用长江中下游 5 省 37 府200个以上县级的近百万名工匠。无论是规模大小,还是建造技艺,南京城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垣建筑史上都有重要意义。南京城墙充分利用了历代建于自然险要之处的城垣 ,摒弃方整规矩的传统都城形制 ,采用了顺应自然山水的自由式布局,以丘陵山岗筑城墙 ,以天然水系为护城河 。城墙体系包括宫城 、皇城 、京城 、外郭四重城 垣及环绕各重城垣的护城河水系 ,而今天我们常说的南京城墙即为其中的 “京城”。据相关数据显示 ,京城城 墙总长35.267千米, 目前保存较完好的共25.091千米, 遗迹(地面有 5 米以下高度的城墙)、遗址(地面无 城墙)共10.176千米。为了抵抗攻城战具的攀援,有些地段的城墙高度达到 20 多米;城墙砌筑技 术上大规模采用砖石构造, 除了使用石灰混合浆, 还在重要关键部位用铁水浇铸; 针对防御薄弱的城门,则 一 改传统的外瓮城制式,将瓮城设置在主城门内,且有些城门还设置了多重内瓮城。

数以亿计来自全国各地的城砖是修筑南京城墙最大宗的建筑材料。为了保证烧制的城砖达到“敲之有声, 断之无孔”的质量要求,明朝实施了一套精确到人的严格责任制度“物勒工名”,要求各地在城砖上刻制多 环节责任人名单,如果检验不合格,铭文中记录的有关官员及各个环节的具 体责任人,都会受到严惩。因此,在这里的每一块城砖上,都会印刻参与造 砖的各级工作人员,上至府、州、县各级官员,下至造砖管理人员与烧制工 匠的职务和姓名。这种责任制度有效防止了“豆腐渣工程”,还让每一块砖都有了自己的“主 人”。

伴随着城墙防御功能的消失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速,我国多座城墙先后被拆除,南京城墙也历经了多次被拆除的危机。在南京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城墙的相关专项法规和专项建 设规划先后出台,并成立了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和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等专业组织机构。同时, 南京市对城墙启动了大规模抢险性维修和环境整治工程。为保护城墙天际线,南京市对明城墙及周边空间进行城市设计时要求:明城墙两边 15 米范围内不得建房子;50 米范围内原则上不新建建筑;50 ~ 200 米范围内新建建筑高度不得高过城墙。南京市除了整理遮挡城墙的建筑物外,还通过定期清理墙体杂树杂草、修复老城砖、整治坍塌段城墙, 为居民整理出健身 绿道,建设开放绿地。同时,在 有条 件的区段,开辟出慢车道、车行道,把“人气”尽可 能地引向城墙。

南京市通过持续的保护、修复和环境整治,于 2016 年实现了城墙全线 25.1 千米开放。如今,在下关挹江门、 小桃园段,山、城、江、河一体的天际线令人心旷神怡;从神策门至光华门,从紫金山、玄武湖、鼓 楼至新街口,城市山水景观尽收眼底;从东水关到西水关, 一路可体验“老城南”市井繁华。今天,城墙一如当年巍峨屹立, 只不 过,当初的防御工事已经成为市民休闲、 游客打卡的好去处。据不完全统计,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南京城墙经历了 60 余次的保护修缮,城墙日渐融入到现 代生活,“名”城墙已变成了“民”城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视频拍摄 陈金刚

校对 潘政

相关文章:

阅读建筑 ③|南京城墙: “名”城墙如何走向“民”城墙05-13

耐高联赛东区赛落幕,海亮、回浦、杭四中携手晋级附加赛争取全国八强05-06

4岁男孩高烧不退,被确诊“亲吻病”05-06

南京一医院涉嫌违规提供辅助生殖服务,官方回应05-05

医院违规为单身女性做试管婴儿:做一单十多万,可与精哥见面05-05

美前财长耶伦:美经济衰退可能性显著上升05-02

103岁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医学专家张道中逝世04-27

双向奔赴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