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脑脊接口”是什么?竟能让瘫痪者重新行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22:31:00    

来源:【湖南日报】

今年年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取得医学新突破——两颗米粒大小的电极芯片被植入一名叫小林的34岁患者体内,竟让他瘫了两年的双腿“听懂”了大脑指令,让原本被判定为永远也站不起来的他“绝地重生”。

此后3个多月,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又先后利用脑脊接口技术完成了3例临床概念验证手术,效果显著。

那么,什么是脑脊接口技术?它和脑机接口又有何区别?

今日科普,为你解读。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知识多一点

在医学界,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当脊髓因外伤或疾病中断,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便无法传递到肢体,患者逐渐失去对肌肉的控制,甚至可能永远被困在轮椅上。

脑脊接口技术出现了——医生在患者大脑和脊髓里植入一些很细小的电极,这些电极能捕捉大脑发出的“想动”信号。然后,通过一种聪明的算法,把信号翻译成脊髓能懂的“语言”,再用电刺激的方式传递给脊髓。这就像是用一把钥匙打开了控制下肢运动的“锁”,让大脑的指令绕过受损的神经,直接告诉下肢“动起来”,从而让瘫痪患者重新获得行走能力。

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精准性与实时性。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将大脑信号解码、电刺激优化和神经通路重建三大技术整合,形成一套高效精准的治疗体系。其核心在于“稳、准、快”——团队开发的轻量级AI算法模型,如同“超级翻译器”,能快速将大脑的运动指令,如抬腿、迈步转化为电刺激信号,传递给脊髓,确保患者肢体迅速且准确地响应,避免因延迟导致的摔倒。

相关新闻出来后,不少人有疑问——脑脊接口和脑机接口是一回事吗?

虽然都以大脑信号为核心,但两者目标和路径却大相径庭。

脑机接口更像是为大脑配备的“外挂”,它专注于“大脑→外部设备”的交互,让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打字甚至玩电子游戏。

脑脊接口则致力于“大脑→脊髓→身体”的闭环重建。它不依赖外部设备,而是通过神经信号直接激活人体自身的肌肉,目标是让患者重新控制自己的双腿,真正实现“身体的自主运动”。

当然,未来也可能实现两者的融合,让患者实现双重康复。真是狠狠期待了。

参考文案来源:我是科学人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无痛无麻醉!深圳这家医院让患者清醒见证宫腔镜手术04-30

水滴信用开放平台上新企业数据API接口查询器高效直达企业大数据需求04-29

别拍!已进入活跃期,毒性堪比硫酸!04-24

轮椅医生 9年时间诊治乡村患者10余万人次丨新视界新南阳04-23

陈冬、陈中瑞、王杰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确定!04-2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想当妈妈的乳腺癌患者中只有5%能如愿,应重视肿瘤治疗的生育力保护04-22

今日科普|“脑脊接口”是什么?竟能让瘫痪者重新行走04-18

潍柴动力申请信号监控方法等专利,有效识别发动机运行异常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