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漫评丨坑农“伪专家”横行:别让农民在屏幕前“交学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9:41:00    

□林馨 何海波(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有农户轻信短视频平台上所谓“农技专家”推荐,购买了“特效防虫剂”,到手后发现竟是水溶肥。记者调查发现,这款被包装为“防虫颗粒”的水溶肥连产品备案号都是冒用的。在至少77个达人的推荐下,这款问题产品已经销售超18万件。(5月15日 央广网)

信息时代下,短视频平台为农民获取知识和农资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滋生出“伪专家”乱象。这些“伪专家”不懂农技却精通营销,利用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渴求与对专家的信任,用夸张、虚假宣传推销问题农资,干扰了农资市场秩序,损害了农民利益,给农业生产埋下隐患。

究其根本,制造“伪专家”和售卖问题农资成本低、利润高,在利益诱惑下,一些机构和个人不惜违法违规,打造“伪专家”人设,再销售问题农资,形成黑色利益链;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审核和商家资质审查上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识别和拦截“伪专家”与问题农资,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达人带货,只顾着从农民的汗水钱中“分一杯羹”,却忽视对产品质量的把关,扩大了问题农资的影响力,引发了严重后果。

整治这一乱象,平台需担当起主体责任,完善审核机制,加强内容与资质审查,建立有效投诉举报渠道;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农业科研院校和基层农技站的专业人员应积极“触网”,传播科学知识与优质农资信息,让农民获取正确指导,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文章:

号称快速提升视力的小药丸 “演唱会神器”真的有用吗?06-24

九龙坡:中医药文化节开幕 市民扎堆义诊展台咨询06-21

让饮用水更“净”一步 海创会院士专家展区创新成果受关注06-20

全市首个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落户赛罕区06-19

武乡:解锁百姓安居“幸福密码”06-11

服务到家、送肥到田!许昌市建安区:精准服务解农忧06-08

北大“韦神”刚开账号,就出现“韦东奕严选”?最新进展06-08

曹县中医专家巡诊送健康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