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城际高铁与跨海通道将珠三角城市群压缩成“一小时生活圈”,曾经受限于地理边界的机场服务半径实现了颠覆性突破——曾经“远在天边”的机场航站楼,如今“近在咫尺”。
越来越多港人北上选择“经深飞”,选择从深圳机场出发的香港居民单周突破1万人次已成常态;“经珠港飞”从内地出发,经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机场的旅客无须办理香港入境手续,可陆路直达香港机场;去年一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运量创历史新高,机场旅客年吞吐量7637万人次,单一机场全国排名第二……大湾区立体交通网络的加速成型,正悄然重构区域出行版图。
《2024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披露,新开通设施如广佛南环城际、佛莞城际、深中通道等带热大湾区旅游出行,湾区两岸交流呈现“跨越式”增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断提升湾区便捷联系的同时,倒逼着各大机场突破物理边界延伸服务链条,当前,大湾区机场群形成了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大枢纽机场为核心的格局,它们正在对“流量入口”重新定义,展开“抢客”大战。
这个“五一”
大湾区“天上的客机”很忙
这个“五一”假期,拥挤的不只有景区内的人潮,还有天上的客机。大湾区机场群各大机场航站楼内,人来人往,各项客流数据刷新纪录。
据飞常准数据统计,2025年五一期间国内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6.95万班次,同比增长5%。国际及地区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1.16万班次,同比增长16%。机场方面,国内航线航班量排名第一、第二的机场依次是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国际及地区航线航班量第一、第二机场依次是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其中,国内热门航线主要集中于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之间往返。
作为国内三大机场之一,在广州白云机场跑道上,平均一分钟左右就有一架飞机起降。今年“五一”假期,白云机场客流呈现进出两旺,国际及地区旅客、中转旅客客流增幅明显。据广州海关消息,今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中午12时),广州海关累计监管经广州白云机场口岸进出境航班超1400架次,进出境人员超2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约11%和22%。据统计,今年前四月,广州海关累计监管经广州白云机场口岸进出境航班3.8万余架次,进出境人员超58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9%和25%。

今年“五一”假期,广州白云机场客流进出两旺。南宣供图
临近的深圳机场,一侧是广阔的珠江入海口,不远处就是世纪工程深中通道;繁忙运行中的机场,一架架飞机忙碌起降。深圳机场节前发布客流预测,“五一”节假日期间单日客流量将达到20万人次。深圳边检总站数据显示,“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月5日),深圳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9.2万余人次、出入境航班700余架次,分别同比增长31.8%、15.9%,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香港机场,“五一”还未正式开启,已有旅客在香港机场搭上香港至乌鲁木齐的直航航班,香港与新疆两地民众双向奔赴。4月28日起国泰航空新增香港至乌鲁木齐的直航服务,连同香港快运,国泰集团今夏高峰期间将每周营运近300对往来香港与内地的航班,航班数量较2024年提升近40%。
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为引领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业务规模位居国内乃至全球机场群前列。2024年三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达1.91亿人次,其中: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深圳宝安机场6147.7万人次,香港国际机场5310万人次。日前发布的《2024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去年一年广州白云机场运量创历史新高,机场旅客年吞吐量7637万人次,单一机场全国排名第二。
互联互通加速融合
“坐飞机”出行呈现新态势
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小,流量大。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场群: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个城市大型机场,位于珠江口两岸。其中包含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3座国际航空枢纽,以及澳门国际机场和珠海金湾国际机场2座干线机场,此外,还有佛山沙堤机场和惠州平潭机场2座支线机场也坐落在大湾区。大湾区内共有7个运输机场。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广、深、港三大枢纽机场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区域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深中通道通车后,大湾区居民坐飞机出行选择更丰富。
广州正在面临大湾区内深圳机场和香港机场的直面竞争。南都通过查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交通年报AI大模型1.0,相关数据显示:随着跨城出行便捷化,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开通后,湾区城市间日均出行量达320万人次(同比增长4.4%),非工作日旅游出行增长显著(如珠海、惠州分别高出工作日24%、18%),带动白云机场客源腹地扩展。白云机场客源中,广州、佛山、东莞三市占比超80%(64.4%、14.5%、4.5%),市外客流比例提升至35.6%,但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江西岸(中山、江门等)客流占比略有下降。
去年6月底,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深中通道建成后日均车流量8.4万车次、万顷沙支线2.0万车次,万顷沙往深圳出行缩短近1小时。作为入深“第一站”的深圳机场已成为中山、江门两地居民“家门口的机场”。面对深中通道贯通带来的流量增长,深圳机场至中山、江门、南沙、珠海4条机场快线,日均往返发车超过200班次。为进一步扩大机场在珠江口西岸的市场辐射范围,延伸服务链条、拓展航空腹地,深圳机场在深中通道“延长线”上建设了深江航空港。去年8月,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正式启用。
与过去内地旅客通过深圳前往香港机场出行相比,如今“经深飞”正成为港人出游新选择。深圳机场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有超过12万人次的香港居民从深圳机场乘机出行,单周突破1万人次已成常态。为更好地满足香港旅客“经深飞”的需求,近年来,深圳机场持续完善跨境巴士、水上航线等直达交通方式,全方位加强与香港间互联互通。深圳机场通达全国各地的国内机场丰富的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形成互补,是港人北上乘机出行的重要原因。

深圳机场。图片来源“深圳机场发布”
一座城市的机场繁忙度,既是机场综合发展实力和竞争力提升的体现,同时背后也映射了城市活力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展现城市经济发展的蓬勃态势。近年来深圳机场发展迅速,尤其是填海建设的三跑道备受关注,深圳机场三跑道项目是国家重大项目、广东省重点工程,长3600米,宽45米,飞行区按照最高等级4F级建设,去年底主跑道已贯通,今年将正式建成,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空枢纽能级。
多向“揽客”
三大枢纽的战略博弈
一边是港人来深乘机渐成规模,为了让香港旅客可以解放双手来深乘机,深圳机场已在香港九龙圆方、九龙油塘、湾仔、上环港澳码头以及香港机场等地开设城市候机楼,方便香港旅客就近办理乘机手续。一边是香港机场的“反向”揽客,为搭建内地旅客前往香港机场的快速通道,香港机场目前在大湾区布局了约30座城市候机楼。
广深港三大枢纽机场都在通过地面交通方式相互抢客源,围绕候机楼构建了从对方城市出发的,单向的机场大巴交通网络或城市候机楼。
早在2005年,白云机场东莞城市候机楼正式启用,成为中国第一个异地城市候机楼,率先开启国内机场旅客异地营销模式。此后,中山、江门、佛山、珠海、惠州、深圳、肇庆等城市城市候机楼陆续铺开,2018年城市候机楼旅客吞吐量达到499.72万人次。
2023年,香港机场推出的“经珠港飞”客运项目,让珠江西岸城市乃至全国的旅客更方便快捷地经港珠澳大桥直达香港国际机场禁区,并换乘飞机前往世界各地。为方便更多的内地旅客前往香港机场,番禺、佛山、肇庆、江门、中山……近半年来,香港机场以平均每个月新增一座城市候机楼的速度,加快布局大湾区城市候机楼的步伐,目前已经有约30个城市候机楼,大湾区旅客可快速实现从“家门口”大到香港机场的无缝衔接,全方位提升大湾区的国际通达性。
可以看到的是,在大湾区城市候机楼的布局点位上,无论是广州、还是香港的机场都纷纷把各自的“触臂”伸向大多数相同的城市。
为进一步便利大湾区居民经港乘飞机出行,香港机管局持续拓展大湾区海陆多式联运网络。现在大湾区内7个客运码头提供上游值机服务及行李直挂服务,旅客可以通过快船直达香港机场禁区,如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等,过程中无需办理香港出入境手续,亦无需提取行李。
在借助“经珠港飞”打开珠江西岸流量闸门的同时,为抓住更多“流量”,香港机场争夺湾区客流的野心不仅仅在提升衔接的通达效率。去年11月,香港机管局与珠海交通控股集团签署股权合作协议,斥资约43亿元人民币购入珠海机场35%的股权,同时,机管局附属的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将对珠海机场的经营管理权延续至2046年。通过战略持股,依托珠海机场布局,香港机场拓展内地客源的重心进一步凸显。
早在2006年珠海机场改制重组时,香港机场就已介入,受托经营和管理珠海机场主营业务,期限20年。此次香港机场耗资入股,已不只是机场管理公司。在此之前,珠海机场集团由珠海市国资企业绝对控股。
珠海机场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金湾区,东邻香港、澳门,北接中山,西连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近年来珠海机场的客、货运量不断增长。2023年,珠海机场的年旅客处理量超过1100万人次,内地民航机场排名第35位,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三,仅次于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另外,珠海机场正进行扩建工程,包括兴建全新的T2航站楼,目标于2025年落成启用。届时,珠海机场每年将可以处理超过2700万人次旅客。
面向大湾区市场,香港机场的布局不仅于客流。今年4月18日,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封关运作两周年,累计进出口货值突破240亿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外贸企业超1000家,商品货类扩展至900余种,物流成本下降30%,时效提升20%。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关境海空联运项目,香港机场主动将高效的空运操作延伸到东莞企业门前,成为“湾区制造”出海的新通道,大幅提升货运服务的时间效率及成本效益,积极推动东莞及大湾区产业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湾区天空
客流争夺仍是未来主战场
根据《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多核驱动,澳门、珠海等机场多点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着力提升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规模和功能,提升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服务和航空货运保障能力,完善提升澳门机场服务功能,提升珠海机场保障能力。

香港机场。图片来源:香港机管局
香港机场作为亚洲主要的航空枢纽,连接全球大约200个目的地,一直以来香港机场“霸主”全球最繁忙货运机场。去年11月底,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启用,三条跑道提升机场运力并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预计未来约10年内,香港机场年客运量达到1.2亿人次及1000万公吨年货运量的目标。
客流刷新高,枢纽能级新跃升,去年深圳机场全年累计实现旅客吞吐量6147.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8.1万吨、起降航班42.8万架次,三大指标均创下开航以来的新纪录,成为了国内第4个越过“6000万量级”的机场。
大湾区机场群发展,你追我赶。和广州一样,深圳也正计划建设“第二机场”。《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提出,在航空方面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支持惠州平潭机场打造千万级区域性枢纽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与深圳宝安机场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项目建设现场,年内将投产使用。通讯员陈慧敏 供图
广州则有南航作为基地航空公司,南航的航线网络和运力为白云机场带了强大的优势。今年底拟投产运营的T3航站楼,将助推广州白云机场进入“三楼五跑道”时代,年旅客吞吐能力将突破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80万吨,客货规模全球领先。
大湾区机场群为何掀起“抢客”大战?归根到底在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城市间、机场群的联系日益紧密,航空出行需求快速增长,三大枢纽机场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客源竞争成为必然。与此同时,枢纽能级提升需求倒逼客源争夺。
围绕着“新跑道”“第二机场”,大湾区机场群势必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展望大湾区未来空域,客流的争夺,仍旧是未来的主战场。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
相关文章:
重新定义“流量入口”,大湾区机场群这样上演抢客大战05-06
5月5日哈尔滨机场迎来返程客流高峰05-05
交通部门多举措应对返程客流05-05
U15国少选拔队赴英开展足球训练05-02
“哥哥,想见面吗?”凌晨刷到“同城约会”,警方紧急提醒!05-02
“五一”假期铁路增开多趟列车途经河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