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
近日,全国首宗个人“执转破”案件审结。该案充分发挥了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以下简称市破产管理署)的咨询辅导职能,探索出强制执行程序与个人破产制度相衔接的创新路径,为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样本。
2017年以来,林某因投资失败及为其母亲治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款,逐步陷入债务困境。截至林某参加个人破产申请前辅导之日,林某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40余万元,因短期内无力清偿全部债务,林某被多家银行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名下银行账户被冻结,工资收入被扣划,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林某的故事并非个例,像他这样因生活消费、生产经营或家庭变故陷入债务困境的人不在少数。过去这类案件往往因被执行人的经济状况陷入“执行难”僵局,出现“债务人无力偿债、债权人难以受偿”的情况,即使申请强制执行也收效甚微。为实现“执行不能”与个人破产程序的有效衔接,市破产管理署与人民法院合力开展个人“执转破”工作试点,为执行程序中“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搭建法治化的债务纾困通道。
2024年11月,林某参加了市破产管理署组织的个人破产申请前辅导服务。在申请前辅导过程中,市破产管理署工作人员积极为林某提供个人破产政策咨询,解答林某关于个人破产制度的疑惑。林某表示其具有稳定收入来源和较为可观的预期收入,愿意尽最大努力偿还债务,希望债权人能够给予一定的谅解和宽限。工作人员帮助林某全面梳理了债权债务关系,并评估其收入支出及财产状况,在保留必要生活支出的前提下,指导林某初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重整计划,以最大限度偿还债务。

在申请前辅导过程中,市破产管理署认为林某虽然背负多个执行案件,但仍有稳定可预期收入,且偿债态度积极,便主动与人民法院沟通,探索个人“执转破”的可行性,推动人民法院启动个人“执转破”程序。2024年底,林某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将执行案件移送个人破产申请审查。人民法院经征询申请执行人意见并依照《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有关规定,裁定受理了林某个人破产重整申请,并于2025年2月裁定批准林某重整计划,对林某的债务总额进行了适度调整。这一安排既保障了债权人公平受偿的权益,也为债务人提供了经济再生的机会。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规定,林某将在市破产管理署、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指导下执行重整计划,每月申报收入、支出及债务清偿等个人破产信息。
2025年3月,林某向市破产管理署赠送了锦旗并表达了感谢。该案为纵深推进个人破产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一是首次验证“执破融合”机制在个人破产领域的可行性,助力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题,节省司法资源;二是创新政府部门与破产程序衔接的工作模式,积极发挥了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在个人“执转破”案件中的发现和指引作用;三是探索出兼顾各方利益的债务解决方案,助力个人债务纠纷化解更加高效便捷。在申请前辅导过程中,市破产管理署认为林某虽然背负多个执行案件,但仍有稳定可预期收入,且偿债态度积极,便主动与人民法院沟通,探索个人“执转破”的可行性,推动人民法院启动个人“执转破”程序。2024年底,林某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将执行案件移送个人破产申请审查。人民法院经征询申请执行人意见并依照《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有关规定,裁定受理了林某个人破产重整申请,并于2025年2月裁定批准林某重整计划,对林某的债务总额进行了适度调整。这一安排既保障了债权人公平受偿的权益,也为债务人提供了经济再生的机会。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规定,林某将在市破产管理署、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指导下执行重整计划,每月申报收入、支出及债务清偿等个人破产信息。
下一步,市破产管理署将持续深化个人破产制度的探索创新,推动完善个人破产信用修复、债务人监督等配套制度,积极向社会传递“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个人破产理念,为全国“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探索和积累更多“深圳经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助力全国首宗个人“执转破”案件落地05-10
离异父母共担责 司法温情护成长05-09
入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后,深圳再次出手服务贸易05-08
90后当起“做饭阿姨”,不打卡月入上万05-08
15岁女孩高铁坐过站失联 民警接力寻回05-08
重新定义“流量入口”,大湾区机场群这样上演抢客大战05-06
5月5日哈尔滨机场迎来返程客流高峰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