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文/图
7月24日上午,“川山甲1号”盾构机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成功下线,这是首台全链“四川造”(在川研发、设计、生产、组装)盾构机。该设备将出口欧洲,是“四川造”盾构机首次整装出口。

“川山甲1号”盾构机下线仪式。
“川山甲1号”由中铁高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川自主研发,专为应对零下40摄氏度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永久冻土层施工难题而设计。设备开挖直径3.72米,整机长度135米,总重350吨,最大掘进速度80毫米/分钟,未来将应用于欧洲高纬度河道工程。
适应耐极端低温施工环境是“川山甲1号”的突出特点,其主结构部件及电、液、流等系统,均选用耐低温性能材料和元器件,并配置专用加热设备,确保在极寒条件下仍能稳定运行,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堪称冻土施工领域的“穿山甲”。
盾构机给人的印象是“大脸盘”,长满“铁齿钢牙”,专门“啃”硬岩,作为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零部件多达两万个,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据统计,我国90%以上地铁隧道,以及穿越大江大河的隧道大都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成为挖掘地下空间、畅通路途的最佳帮手。
过去,我国盾构机曾长期依靠进口。经过国内企业20多年自主研发,让中国盾构机实现了从“万国牌”到“中国造”,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逆袭。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门类的省份,四川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人才优势以及辐射西南的区位优势,通过与央企深度合作,成功实现盾构机全链制造的落地。

“川山甲1号”盾构机的研发、设计、生产与组装均在四川完成。
据了解,中铁高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由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于2023年9月共同组建,在成都市新津区打造西南地区首个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智能总装产线。今年初,总投资达10亿元的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该基地全面建成后将实现年产盾构机14台、隧道施工专用设备50台套、钢结构50000吨,预计年产值达18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
中铁高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四川造”盾构机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瞄准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高端装备需求持续开展研发制造;国内方面,将为川西、西藏、东北等地区的隧道施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老旧管道更新改造、输调水、矿业、铁路和公路隧道等工程领域。
相关文章:
北京 南京 成都三城联动 爱立信助老推动AI平权打破数字代际墙07-25
俄乌第三轮谈判未有突破 “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07-24
“川山甲1号”将出口欧洲——首台全链“四川造”盾构机正式下线07-24
国际观察丨相向而行 继往开来——中欧人士解读中欧关系经验启示07-23
科创001|揽大单,融巨资,深圳人形机器人向量产与交付狂奔07-21
(活力中国调研行)数智化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展现“中国豪华”魅力07-16
Vibrant Guangdong|Core AI industry in Guangdong exceeds ¥100 billion in first five months of 202507-12